中医辨证治疗做噩梦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:
一,心脾两虚- 症状:多梦易醒,心悸健忘,神疲食少,头晕目眩,伴有面色少华、舌淡苔薄、脉细弱。
- 治法:补益心脾、养血安神。
- 常用方剂:归脾汤加减。方中人参、白术、黄芪、甘草补脾益气;当归、龙眼肉补养心血;茯神、远志、酸枣仁宁心安神;木香理气醒脾,使补而不滞。
归脾汤加减。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、方剂组成及常规剂量

- 人参(9克):大补元气、补脾益肺、生津养血、安神益智。
- 白术(9克):健脾益气、燥湿利水。
- 黄芪(12克):补气升阳、固表止汗、利水消肿、生津养血。
- 甘草(6克):补脾益气、清热解毒、祛痰止咳、缓急止痛、调和诸药。
- 当归(9克):补血活血、调经止痛、润肠通便。
- 龙眼肉(12克):补益心脾、养血安神。
- 茯神(9克):宁心、安神、利水。
- 远志(6克):安神益智、交通心肾、祛痰、消肿。
- 酸枣仁(12克):养心补肝、宁心安神、敛汗、生津。
- 木香(6克):行气止痛、健脾消食。
二、功效
补益心脾、养血安神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多梦易醒、心悸健忘等症状。
三、方解
- 人参、白术、黄芪、甘草:为人参归脾汤中的四君子汤部分,作为君药,重在补脾益气,使脾胃强健,气血生化有源。
- 当归、龙眼肉:为臣药,当归补血活血,龙眼肉补养心血,与君药配合,增强补血养心安神之效。
- 茯神、远志、酸枣仁:为佐药,茯神、远志、酸枣仁宁心安神,辅助君臣药改善心神不宁、多梦易醒的症状。
- 木香:为使药,木香行气醒脾,使补而不滞,防止大队补益药滋腻碍胃。
四、用法
- 传统用法:将上述药物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服,每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。生姜、大枣可调和脾胃,增强药物的吸收利用。
- 现代用法:可以直接用水煎服,或者根据实际情况制成丸剂、颗粒剂等,具体的剂量和服用方法可根据患者的年龄、体质、病情等因素,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。
二,心肾不交- 症状:心烦不寐,多梦,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潮热盗汗,五心烦热,咽干口燥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- 治法:滋阴降火、交通心肾。
- 常用方剂:交泰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。交泰丸中黄连清心火,肉桂引火归元,使心肾相交;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,调整肾阴不足的状态。
交泰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。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、方剂组成及常规剂量
- 交泰丸
- 黄连(3 - 6克):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。
- 肉桂(1 - 3克):补火助阳、引火归元、散寒止痛、温通经脉。
- 六味地黄丸
- 熟地黄(24克):滋阴补血、益精填髓。
- 山茱萸(12克):补益肝肾。
- 山药(12克):补脾养胃、生津益肺、补肾涩精。
- 泽泻(9克):利小便、清湿热。
- 牡丹皮(9克):清热凉血、活血化瘀。
- 茯苓(9克):利水渗湿、健脾、宁心。
二、功效
滋阴降火、交通心肾。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心烦不寐、多梦等症状。
三、方解
- 交泰丸
- 黄连:为君药,清心泻火,降心中之亢阳。
- 肉桂:为臣药,少量肉桂引火归元,使肾中虚火得以上济,与黄连配伍,一寒一热,使心肾相交。
- 六味地黄丸
- 熟地黄:为君药,滋阴补肾,填精益髓,大补真阴。
- 山茱萸、山药:为臣药。山茱萸补养肝肾,并能涩精;山药补脾益肾固精。二者辅助熟地黄增强滋补肾阴的作用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- 泽泻、牡丹皮、茯苓:为佐药。泽泻泄肾利湿,防止熟地黄过于滋腻;牡丹皮清泻相火,凉血散瘀;茯苓渗湿健脾,助山药健运脾胃。三药配合,一泻一散一渗,使补而不滞。
- 交泰丸合六味地黄丸时,交泰丸主要调节心肾水火不济的状态,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,为心肾相交提供物质基础,从整体上改善心肾不交导致的多梦等症状。
四、用法
- 传统用法:将上述药物(交泰丸和六味地黄丸的药物)一同水煎服,每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。
- 现代用法:也可以使用中药配方颗粒,按照说明用开水冲服。不过,具体的剂量和服用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、体质等因素,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。
三,肝郁化火- 症状:噩梦纷纭,烦躁易怒,胸胁胀满,口苦目赤,大便干结,小便黄赤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
- 治法:清肝泻火、疏肝理气。
- 常用方剂:龙胆泻肝汤加减。方中龙胆草大剂量使用可清肝泻火,黄芩、栀子协助龙胆草泻火;泽泻、木通、车前子清热利湿;当归、生地养血滋阴;柴胡疏肝理气;甘草调和诸药。
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、方剂组成及常规剂量
- 龙胆草(6 - 9克):清热燥湿、泻肝胆火。
- 黄芩(9克):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、止血、安胎。
- 栀子(9克):泻火除烦、清热利湿、凉血解毒。
- 泽泻(9克):利小便、清湿热。
- 木通(6克):利尿通淋、清心火、通经下乳。
- 车前子(9克):清热利尿、渗湿止泻、明目、祛痰。
- 当归(3克):补血活血、调经止痛、润肠通便。
- 生地(9克):清热凉血、养阴生津。
- 柴胡(6克):疏散退热、疏肝解郁、升举阳气。
- 甘草(6克):补脾益气、清热解毒、祛痰止咳、缓急止痛、调和诸药。
二、功效
清肝泻火、疏肝理气。用于肝郁化火导致的噩梦纷纭、烦躁易怒等症状。
三、方解
- 龙胆草:为君药,其大苦大寒,能上清肝胆实火,下泻肝胆湿热,泻火除湿之力甚强。
- 黄芩、栀子:为臣药,辅助君药增强清热泻火的作用。黄芩善清上焦湿热及肺火,栀子能清三焦之火,导热下行。
- 泽泻、木通、车前子:为佐药,这三味药清热利湿,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。
- 当归、生地:为佐药,当归养血活血,生地清热凉血、养阴生津,二药可防龙胆草等药苦寒太过,耗伤阴血,同时也有养肝体的作用。
- 柴胡:为佐药,疏肝解郁,引诸药入肝胆经,并且能疏畅肝胆气机。
站群论坛- 甘草:为使药,调和诸药,防止药物过于苦寒伤胃。
四、用法
- 传统用法:将上述药物加适量水,煎服,每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。
- 现代用法: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成中药配方颗粒,用开水冲服,剂量可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,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。
四,痰热内扰
- 症状:睡眠不实,多梦易惊,胸闷脘痞,口苦痰多,恶心嗳气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
- 治法:清热化痰、和中安神。
- 常用方剂:黄连温胆汤加减。黄连清热燥湿,半夏、陈皮、茯苓等化痰理气,竹茹清热化痰除烦,枳实理气化痰。在治疗噩梦方面,主要是通过清除体内的痰热,使心神安宁。
黄连温胆汤加减。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1. 方剂组成及剂量(常规)
- 黄连(3 - 6克):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。
- 半夏(6 - 9克):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、消痞散结。
- 陈皮(6 - 9克):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。
- 茯苓(9 - 12克):利水渗湿、健脾、宁心。
- 竹茹(6 - 9克):清热化痰、除烦止呕。
- 枳实(6 - 9克):破气消积、化痰除痞。
- 甘草(3 - 6克):补脾益气、清热解毒、祛痰止咳、缓急止痛、调和诸药。
- 生姜(3 - 5片)、大枣(3 - 5枚)(根据实际情况添加):生姜温胃散寒、和中止呕;大枣补脾益气、养血安神,二者辅助调和脾胃。
2. 功效
- 清热化痰、和中安神。用于治疗痰热内扰所致的睡眠不实、多梦易惊等症状,通过清除体内痰热,使心神安宁。
3. 方解
- 黄连:为君药,其性味苦寒,能够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,主要针对痰热内扰中的“热”,直折火势,清除内扰之热邪。
- 半夏、陈皮、茯苓:为臣药。半夏燥湿化痰、降逆和胃;陈皮理气燥湿化痰,加强半夏化痰之功;茯苓健脾渗湿,杜绝生痰之源,三药合用,可化痰理气,使湿去痰消。
- 竹茹、枳实:为佐药。竹茹清热化痰除烦,加强清热化痰之力;枳实破气消积、化痰除痞,和竹茹配伍,一降一升,可使气机通畅,痰热随之而化。
- 甘草:为使药,补脾益气、清热解毒、调和诸药,防止诸药过于苦寒或辛燥而损伤脾胃。生姜和大枣辅助调和脾胃,增强药效。
4. 用法
- 传统用法:将上述药物(除生姜、大枣外)锉碎,以水浸泡,加入生姜、大枣,煎至七分,去滓,温服,每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。
- 现代用法:可使用中药配方颗粒,按照说明书用开水冲服;或者采用传统的煎药方法,用砂锅或不锈钢锅,将药物浸泡30 - 60分钟后,大火煮开,转小火煮20 - 30分钟,倒出药液,再加水煮第二遍,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。剂量和疗程可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,在医生指导下调整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